公司荣誉

公司概况

CMEC所属机勘院两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发布时间:2015-11-15 文章来源: 阅读次数: 文字大小:【

在2014年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机勘院合作完成的“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长期循环动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及应用”两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以世界上第一条湿陷性黄土地区350km/h高速铁路项目——郑西高速铁路爲背景,针对黄土湿陷等级高、湿陷性土层最大厚度达38m等工程地质难题,开展了系列科研项目,提出了黄土场地湿陷敏感性的评判新方法,创建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桥梁、隧道、高架车站等修建和沉降控制关键技术,共取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成果填补了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技术空白,确保了郑西高铁的成功建设,还广泛应用于西安-宝鶏-兰州、大同-西安、西安-成都、兰新第二双綫等黄土地区高速铁路,对我国快速铁路网的建设具有重大作用。机勘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张炜爲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
长期循环动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及应用,针对我国广泛分布深厚饱和软弱土地区,在高速交通、城市防洪堤等重大工程中发生的过大变形和失稳等灾变,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问题开展的攻关,解决了传统土力学的拟静方法不能反映软弱土长期循环软化特性和水-土两相动力耦合作用的难题,研发了长期循环动荷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共取得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4项,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成功应用于浙江、江苏、广东、陕西等省市的58项重要工程,获得了政府部门的高度肯定。机勘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郑建国爲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
两项成果分别解决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的关键技术问题和长期循环动荷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推动了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技术进步,对提高我国高铁修建、防灾减灾等工程建设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肯定了机勘院六十年如一日坚持的“技术立院”指导方针和雄厚科技力量的支撑,爲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科技动力。